自己的,智力,有的,方面,能力

提問: 18歲的孩子有自閉傾向怎么半? 問題補充: 2008-09-03 04:43 小孩18有兩年都不出門,整天呆在家里,非常的乖。。。兩年出門3-4次。和同學。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少兒的自閉癥是現代社會中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為人所重視的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癥狀主要表現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數孩子不開口說話,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有明顯障礙,接觸新鮮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較弱等等,嚴重的還會有自殘或暴力的傾向。據專家的解釋,這種病病因不明,無從知曉,它既不是先天的,也和后天的教育無關,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應該說這是一個近幾年才被人們正視的一個病,過去也有,但相對現在而言較少。僅有萬分之五的發病率。 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 自閉癥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在三歲前會出現的基本特征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發展方面: 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不大察覺別人的存在; 與人缺乏目光接觸,未能主動與人交往,分享或參與活動; 在群處方面,模仿力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較弱,極少通過玩具進行象征性的游戲活動。 (二)溝通方面: 語言發展遲緩和有障礙,說話內容,速度,及音調異常; 對語言理解和非語言溝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難; 可能欠缺口語溝通的能力。 (三)行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堅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絕改變習慣和常規,并 且不斷重復一些動作; 興趣狹窄,會極度專著于某些物件,或對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狀的物體特別感興趣。 此外,患有自閉癥的兒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關的特征: (一)感知模式: 對某些聲音,顏色,食物或光線會產生焦躁不安或強烈的反應; 對冷,熱,痛楚的反應很弱,所以對危險行為缺乏警覺及適當的反應; 會不斷轉動身體或用異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種感官刺激中。 (二)發展方面: 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發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發展遲緩或者智商會在七十或以下; 在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不平均,而且發展過程和一般兒童有差別。 (三)情緒及行為方面: 由于溝通上有困難,加上未能適應轉變,所以比較容易受情緒或環境因素刺激,表現沖動或有傷害性的行為。 (四)生活習慣: 會抗拒某種味道,顏色或未曾吃過的食物,因而形成嚴重的偏食行為; 會有難以入睡的情況。 (五)強項和興趣: 部分患者可能會有異常的記憶力; 在個人興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別超卓的表現。 (六)社交方面: 甚少與別人有目光接觸,也不會注意別人的表情和情緒變化,更難從別人的言語,行為推斷別人的想法,意愿和意圖或理解別人的感受。 有時候會有不恰當的情感表現和社交行為,例如在別人不開心時大笑,在某些場合說些不恰當的話,或未能與人分享快樂。 自閉癥的主要癥狀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復刻板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癥兒童智力落后,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 6.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系。 自閉癥的類型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癥 2.立即仿說: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癥兒童表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延宕仿:在一段時間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復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系。 4.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義。 10.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1.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復的念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詞匯。 自閉癥的詳細表現 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系 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征,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別人,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過去摟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為了找人聯系而只是一個動作,或者說只存在一個接觸的形式,而無接觸人的內容和目的。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愿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周圍發生什么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目光經常變化,不易停留在別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們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回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活動時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時常瞇著眼,斜視或余光等,很少正視也很少表現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 言語障礙十分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匯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愿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復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不少患兒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只是重復別人的問話。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還有不少孤獨癥兒童時常出現尖叫,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6歲或更久。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孤獨癥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里專注于某種或幾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于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于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表現明顯的焦慮反應,不肯改變其原來形成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難以適應新環境,多數患兒同時還表現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復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甚至出現自傷自殘,如反復挖鼻孔、摳嘴、咬唇、吸吮等動作。 大多智力發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數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少數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議,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符號的記憶能力。如有位3、4歲患兒特別喜歡認字,見字就主動問念什么,并且只問一次就記住,為此他能毫不費力地流利地閱讀兒童故事書,說明他掌握不少詞匯,但當他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則存在明顯的困難,說明他們存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的損害。 自閉癥的治療 一般說來,孤獨癥患兒的預后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藥、是否訓練等多種因素有關。 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癥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癥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而是要得到它,這種障礙是孤獨癥的早期癥狀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講到的那樣,不會進行扮演性游戲也是孤獨癥的早期表現之一。如果能發現早期癥狀,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疑會對預后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獨癥患兒沒有獨立交往的能力,不會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適應環境,這種障礙隨著年齡增大顯得更為突出。伴有嚴重智力低下者,無任何言語功能、無法克制和難以治療的尖叫、自傷等行為持續存在,直接威脅著生存,給教育和干預帶來障礙,作為家長,是很容易辨認出孩子的這些異常的。 一部分患兒到青春期以后癥狀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為減少,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現為與人交往困難,獨來獨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時,也能干好某些簡單、機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確診為孤獨癥之前已有較好的語言或言語功能者預后較好。盡管疾病本身使他們發展語言的潛能受到限制,但他畢竟是具有這種潛能或基礎,使用藥物效果比較好。 觀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獨癥預后較低功能水平為好,報道16名6歲以下,IQ大于65的孤獨癥患兒,有半數可完成大學學業,能獨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獨癥兒童,其業余活動面或活動內容也是有限制的,不會做建設性的決策或提建設性意見。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癲癇、肝腎損害、結節性硬化等預后較差,伴有聽力受損、特殊生活技能問題者預后較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hi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