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激光,分子,患者,眼科

提問: 準分子治療近視的問題 問題補充: 我剛做了這個治療不到20天,右眼視力是正常了,但左眼是1.0。看東西有點模糊,在光線不足時兩眼一起看就覺得別扭,醫生說3個月內會漫漫恢復過來,但我覺得沒什么好轉的跡象,所以想問下這方面的專家或者也做過治療的朋友,這種現象真的會恢復嗎??要多長時間??急,,,,,擔心中。。。。。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并非所有近視眼患者都適合做 。一般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可以考慮做眼準分子激光手術:年滿18歲以上,有健康心理狀態,有摘掉眼鏡的愿望;眼部沒有活動性眼病;最近兩年近視度數比較穩定,每年加深不超過50度;如果配戴隱形眼鏡,軟性鏡應摘去2周,硬性鏡應摘去4周以上(可以換戴框架眼鏡,才能做手術前檢查);經過醫生檢查,眼部各項指標符合手術要求;假如是第二次手術,LASIK要間隔3~6個月,PRK要間隔1年;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后有遠、近視和散光的,也要間隔1年以上;全身無手術限制的疾病。 有下列情況的人不適宜做準分子激光手術:患有眼的急性、活動性炎癥,干眼癥,眼瞼閉合不全,青光眼,白內障,色素膜炎,視網膜脫離,缺血性眼病,單純皰疹等病毒性眼病,及下列全身病如:糖尿病,膠原性疾病(紅斑狼瘡等),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精神病服藥者,艾滋病,有某些疾病影響傷口愈合者或雖符合手術條件但對手術有顧慮或期望值過高的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婦女。 部分患者手術后效果不理想或出現并發癥,是因為沒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和復查所致。所以這里特別要請醫生注意,提醒病人注意術后事項。LASIK手術后1~2小時后一般眼睛會有酸澀流淚和異物感,兩三小時后癥狀基本消失,倘若眼痛癥狀很明顯,須注意區分是眼部皮膚痛還是眼球痛,如屬于后者,應馬上找眼科大夫處置,排除感染和角膜瓣移位的可能。手術當日有眼部癥狀時可閉目休息,不要隨意摘掉透明眼罩,切忌用力擠眼,揉眼。次日到醫院由醫生摘掉透明眼罩并檢查視力、角膜、屈光狀態,然后在手術后3天、7天、1月、3月、半年、1年分別前去復查。尤其在術后早期,醫生可根據復查結果及時調整用藥,這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還要囑咐患者,手術后一周內避免到煙塵較大場所,少吃辛辣刺激食品,眼部不要化妝,避免有水和細小顆粒入眼。不少人手術后第二天就恢復了正常視力,但后來數天卻視力有所波動,有的人視力則是逐漸恢復正常,大都兩周較為穩定,最終恢復期3~6月。LASIK手術后,可以口服三天抗生素防止感染;還要點用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及促進角膜上皮生長、潤滑和防干燥的眼液,一般不超過一個月。在一個月內應少用近距離的精細目力(包括看電腦、電視)。手術后因屈光狀態的改變,有人早期會感到視近困難,易疲勞,如果工作學習不能避免,則應多間隔、多眨眼、多休息,一般隨時間推移癥狀逐漸消失。再者要注意一個月內不要游泳,切忌跳水和激烈對抗性運動,以免撞擊眼部,造成眼外傷,角膜瓣移位甚至丟失。有眩光癥狀時,應等癥狀消失后再夜間駕車。 權威數據我國激光手術總成功率達到95%以上 ,但是也有不成功的報道。一般來說,大醫院做這種手術的成功率多高一些。不同醫院價格就不一樣。比如LAISK手術,多數醫院價格是6000~8000元,但有的只需要2000元,有的甚至只需要800元。需要警惕的是,降低成本是有限的,有的醫院之所以非常便宜,是因其使用的是國外早已被淘汰的設備和材料,肯定是技術過時或者有質量問題,手術效果是不可能一樣的,所以一定要選擇信譽、技術有保證的大醫院。 近年來,我國在激光治療近視眼領域發展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但目前國內大眾心理表現為兩個極端: 第一種是神化手術效果。當前的激光手術尚未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特別是高度數比如1200度以上的矯正,其預測性、安全性和術后穩定性明顯不足。而且對于病理性近視眼,手術要求僅僅是為了看視力表的遠視力得到提高,卻漠視了這樣一個事實:激光僅僅是光學矯正,并不能對眼底的既有病變帶來幫助。 另一對立的觀念是,完全否定近視激光手術,即所謂“治標不治本”,卻無視另一事實:對于低中度近視而言,十多年實踐已證明激光手術效果確實、穩定而且可靠。 另外,一部分15年前做過手術的患者如今確實需要“返工”,但不是所有做過手術的患者都需要。“返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過去的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與PRK、LASIK等相比,其安全性較差。二是現已知并不是所有的近視眼患者都可以使用RK手術。近視眼病理各不相同,特別是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分為單純性和病理性兩種。單純性高度近視可以采用手術治療,而病理性高度近視要先加固鞏膜再進行手術。超過1500度的近視就應該采用人工晶體植入術。而以前所有近視眼都采用同一種手術方式,是不合適的。近年近視眼激光手術的方式和設備都有了很大改進,特別是角膜波面像差引導的準分子激光個性化切削術(ORK)的出現,使激光切削形狀更符合眼角膜光學特征,效果更好,并發癥更少。還有,眼科醫生的處理能力已明顯提高,所以近幾年開展的手術“返工”情況應該越來越少。 總之這些年的實踐證明,目前近視眼激光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所以持完全否定的態度是不可取的,當然此類手術畢竟才開展十多年,其遠期效果和安全性還在進一步研究中,所以認為近視激光手術已經盡善盡美、沒有任何風險也是不明智的。只有走出認識誤區,冷靜深入地研究,科學客觀地評價,才是理性的態度。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國內一些地方還存在單純謀利蜂擁而上、濫用該技術的情況,因此患者在選擇手術以前慎重考慮,權衡利弊,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和有經驗的醫生顯得特別重要。 從去年年底至今,國內媒體對于近視眼手術治療的關注度空前提高,起因是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去年12月6日發表的題為《眼科手術對國民醫療服務系統太危險》的報道。報道稱,鑒于一些患者經“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治療近視或遠視后,近期出現視力下降、角膜強度減弱、感染、視網膜脫離等問題,其安全性令人擔憂,英國政府醫療監管部門阻止在國家醫療服務系統進行準分子激光手術。該報道還指出:“眼部激光手術的失敗率約為10%。” 該文一出,在國際上引起極大反響。各國眼科醫生、醫療機構紛紛發表意見,絕大多數人認為英國媒體對此事的報道存在“以偏概全”和“引用資料陳舊”等硬傷,夸大了LASIK手術存在的問題。盡管如此,經過國內媒體的轉載,該報道仍然讓我國數百萬已經接受準分子激光近視眼治療的人“心里咯噔一下”,讓正在考慮接受這類手術治療的人有些無所適從。 一家公司的失誤導致英國“國家系統”說“NO” 據了解,英國政府醫療監管部門阻止在國家醫療服務系統進行準分子激光手術,起因主要是英國一家名為Boots的醫藥公司在為近視患者實施準分子激光手術后,患者發生了視物模糊、視力損害等問題,公司被迫關閉其下屬9家準分子激光中心。 各國專家認為,僅一家公司發生的問題并不能代表全球準分子激光手術的水平與真實情況。《星期日泰晤士報》那篇報道所指10%的失敗率,引自《眼科學》雜志,從字面上看,指的是眼部手術(eyesurgery)的失敗率,而不是僅指準分子激光手術。美國屈光手術質量保證委員會執行董事說:“我們是代表患者利益的組織,如果LASIK失敗率真的那么高的話,我們會首先指出這一點。”據統計,2004年美國約120萬人接受了LASIK手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約3%,其中需要手術處理的嚴重并發癥在0.5%以下。 自1990年起,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就開始向那些戴框架鏡或隱形眼鏡矯正視力不理想的患者提供LASIK手術,每年約800人,只占全英國LASIK手術年手術量的0.8%。由于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提供的是免費醫療,所以它對LASIK手術說“NO”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準分子激光手術在英國被禁止了,因此國內一些媒體關于“英國叫停準分子激光手術”的說法并不確切。 國際眼科科學院(AOI)惟一的中國籍院士、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趙家良教授告訴記者,我國目前應用準分子激光手術矯正近視眼患者視力的總成功率已經達到95%以上。1993年3月北京協和醫院在全國率先開展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手術,至今已經積累數萬例手術經驗。 2004年12月,《國際眼科雜志》刊登了一篇題為《屈光性角膜手術26743回顧》的論文,論文作者是北京協和眼科的李瑩博士等。文章系統回顧總結了1993年5月至2003年5月在協和眼科接受準分子激光手術的患者26743例(44580眼)。在嚴格隨訪,保留完整資料的基礎上,他們應用數學模式建立數據庫,進行科學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術安全、有效,98.7%的患者獲得了良好的視力矯正。 專家點撥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手術 對各種近視眼手術都應辨證分析審慎開展 今年四五月份以來,從上海、北京等地傳出的消息表明,近視眼手術出現“返工潮”,一些綜合性三甲醫院的眼科,每月接診因手術失敗要求再次手術的患者近百人。據介紹,要求“返工”的患者中有近七成是十多年前接受過最早的近視眼有創手術——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的。而RK手術由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較高,已經被大多數醫療機構棄用了。 RK手術曾一度在南方城市“風行”。據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眼科副主任伍桂軍教授介紹,RK手術是上世紀40年代由前蘇聯專家發明的,前蘇聯和日本做得比較多,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RK手術是建立在醫學界對人的角膜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認識還比較粗淺的基礎之上,要由醫生憑著自己的手感,在角膜周邊部將角膜呈放射狀切開,“這種手術對人眼的影響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伍桂軍說。RK手術由于對角膜切得太深,術中角膜易穿孔、感染,術后患者的眼球有可能因外力作用而“四分五裂”。尤其可怕的,是日本醫生對RK手術進行的“創新”,他們不從角膜上皮面一側切,而是從不能夠再生的角膜內皮面一側“動刀”,致使不少患者付出永遠失去光明的慘重代價。好在中國沿用的是前蘇聯的方法,而且RK手術基本上已被準分子激光手術替代了。 專家指出,隨著手術設備及檢查儀器的不斷更新,手術方法與技巧的不斷改進,目前的準分子激光手術的安全性已較“RK時代”大大提高。 準分子激光,是氟化氬氣混合后產生的一種人眼看不見的超紫外線光束,屬冷激光。這種光束可以分裂數層角膜分子鍵,使細胞組織汽化,但對周圍組織無影響。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是利用這種高效能的光束去改變眼睛角膜表面弧度,從而減低角膜的屈光力,達到準確矯正近視度數的目的。 目前,一種以“個體化切削”為號召的新手術開始出現,即“波前像差引導下的LASIK手術”。醫生將眼球像差儀分析系統與準分子激光機治療系統連接,即可全面矯正人眼像差,使術后裸眼視力有可能接近或達到3.0的人眼極限視力,代表了近視眼激光手術的最新發展趨勢。 趙家良教授指出,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手術。準分子激光手術從誕生至今也有1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這類手術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成千上萬的人因此重新獲得了清晰視力。光從這點就已充分說明,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是有優勢的。與此同時,準分子激光手術同其他任何手術一樣,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由于該手術是在正常的角膜上動刀,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手術,不是非做不可的,因此,醫療機構對各種近視眼手術都應辨證分析,根據自己的條件審慎開展。患者在手術前,也應當對這類手術的風險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慎選醫院,慎選醫生,才有可能保障安全。 李瑩教授等所做的“協和屈光手術長期臨床效果分析”得出的核心結論是:不同的手術方法有其適應癥范圍,LASIK手術適用于絕大多數患者,低度近視可選擇各種手術方式,角膜薄的患者可選擇LASEK;完善的術前檢查、熟練的手術技巧、嚴格無菌操作、合理的術后用藥是避免嚴重并發癥的重要手段。 市場巨大全國有600臺準分子激光治療機在運行 衛生部已經發出1000多個“上崗證” 米莉今年33歲,是北京某公司職員,1000多度的高度近視,曾經使她離了賽過“啤酒瓶底”的眼鏡,寸步難行。今年春天她下決心與跟隨自己幾十年的“啤酒瓶底”說“拜拜”,于是到北京協和醫院眼科接受了LASIK手術。摘掉眼罩的那一刻,她驚呆了:對面護士小姐黑黑的眉毛,細細的抬頭紋竟那樣清晰,一根根一條條都能數得出來!窗外的天是那樣藍,那樣亮……她興奮得一把樓住丈夫的脖子,一句“超級爽”,把屋子里的人全逗笑了。 在200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有關會議上,各國專家曾討論“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和散光)的治療問題,大家提出:“要把矯治‘屈光不正’當作防盲的重要任務來抓”。 趙家良教授說,近視眼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公共衛生問題。1998年在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安排下,他和同事到北京郊區對5~15歲的學齡期兒童進行了近視眼患病率調查,發現5歲時男孩女孩近視都極少,女孩8歲以后患病率走高,到15歲達到55%,男孩則在10歲以后近視增多,15歲時達到37%。另據廣東省視光學會負責人介紹,該會最近剛剛完成了歷時8年的對廣州296萬名學生的視力調查,結果表明,廣州市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的近視患病率分別為80%、60%和30%。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幼兒園中,也有將近20%的孩子存在視力不良現象。跟三五年前相比,學生的近視患病率增長速度超過了10%……極其龐大的近視眼人群,由于就學、招工、招干、征兵以及像米莉一樣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等因素,形成一個潛力巨大的近視眼矯治需求市場。 最新的統計表明,全國目前有多達600臺準分子激光治療機在運行。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醫院,甚至縣級醫院。2004年接受手術的病人達50余萬,已經超過了白內障手術的病人,由此造成的市場競爭便不可避免地“白熱化”。一些技術實力薄弱,設備(有的甚至引進國外淘汰設備)、環境差強人意的小醫院為了拉患者,競相壓價,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的價格“賠本賺吆喝”。伴隨低價格而來的,必然是低水準,低質量,醫生“手潮”且不說,操作流程也不規范,如原本應該一次性使用的手術器械,如角膜刀片,張三用完李四接著用,又如結膜沖洗液,本應一人用一瓶,但是小醫院一瓶洗四五個患者,消毒不到位,極易發生感染……今年5月21~22日在京召開的“全國屈光手術高層研討會”提供的信息也顯示,目前準分子激光手術出現的問題大多集中在中小型醫院。 不少專家強調,準分子激光手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絕非僅依靠一位有經驗的手術醫生和一臺先進的激光手術設備就能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術前檢查、手術設計、術中操作、患者配合、術后用藥和護理、隨訪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與手術效果息息相關。因此必須抬高準入門檻,規范手術操作,加強行政監管。 李瑩目前是中華眼科學會角膜學組準分子激光手術領域的負責人,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全國大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上崗資格考試專家組成員。據她介紹,為加強對包括準分子激光機在內的大型醫療設備準入和使用的監管,衛生部早在1998年,就委托中華醫學會開始實施名為“大型醫療設備使用人員崗前培訓”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培訓后經考試合格者才發給上崗資格證書,迄今全國已經有1000多名有行醫執照的眼科醫生取得使用準分子激光機的資格。該培訓每年舉行一次,由最初的每次不足100人報名,到去年一下子報了近600人。李瑩說,這一方面證實準分子激光手術的確“火了”,另一方面也說明準分子激光手術的規范管理越來越引起重視。 近視眼手術不可能“根治”近視 專家呼吁進一步加強廣告監管 去年一年,全國至少有50萬人接受了準分子近視眼手術。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又少了50萬近視眼患者”呢?專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趙家良教授指出,現階段對近視眼的所有治療方法,都屬于“對癥”治療,而不是“對因”治療,準分子激光術只能“矯正視力”,而不能“根治”近視。每一個已經或即將接受準分子激光手術的患者都應當明確:手術只能讓你摘掉眼鏡,并不能改變你是近視眼的本質。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術前近視1000度,術后裸眼視力達到1.0,不用戴眼鏡,雖然表面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但你的眼內結構、視網膜還是原先的高度近視狀態,所有高度近視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如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都有可能發生,切莫因為不需要戴眼鏡了,而忽略用眼衛生,忽略對眼睛的保護。 而且,準分子激光手術并不是誰都能做的。以下情況的患者不宜做:年齡在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近視眼患者(因其眼屈光系統未發育定型);近視度數不穩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趨勢者;眼部有活動性病變(如炎癥、青光眼、嚴重干眼癥等)者;角膜中央厚度小于450微米者;有其他嚴重眼病(如圓錐角膜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體質及嚴重糖尿病的患者。另外,近視度數在1600度以上者,準分子激光手術不作為矯治近視的首選方法。 “視覺質量是比視力更高層次的概念。”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準分子激光中心于志強博士說。它不僅要求達到1.0以上的正常視力,還要求清晰、舒適、穩定,除了屈光度是正視狀態外,還涉及像差、對比敏感度、夜間視力、淚膜穩定性等因素。目前的準分子激光技術只能提高裸眼視力,而不能提高視覺質量,相反,手術還可能導致視覺質量下降。如夜間視力下降。一部分300度以上的近視患者在準分子激光手術后早期通常會抱怨晚上的視力沒有白天好,或者碰到陰雨天有視力下降的現象。事實上,這是準分子激光手術目前尚未克服的一個難題,主要原因就是手術使患者視覺對比敏感度下降和像差增大。 明白了上述道理,人們對社會上形形色色夸大其辭的廣告就能增強“免疫力”了。 據悉,由于設備來源不同等原因,目前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還缺乏統一的國家技術規范和標準。今年年初,由溫州醫學院牽頭,北京協和醫院、廣州中山眼科中心、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等10余家醫療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十五”攻關課題“提高屈光性角膜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正式鋪開。這項大規模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影響視覺質量的因素;探索如何在符合安全性、有效性、準確性、穩定性、最小損害的原則基礎上,同樣達到視光學上清晰、舒適、持久的要求。 不少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行業指導,是現階段規范準分子激光手術最重要,也是可操作性較強的一個切入點。要通過學術交流、科技攻關和組織協調,拿出全國適用的指導性意見。 5月21~22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準分子激光手術高層研討會重點研究了“術前”問題,強調兩個“嚴”字,一是嚴把病人入選關,一定要將那些患有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眼壓、青光眼、角膜炎癥等病人排除在外;二是嚴把醫生入門關,即使通過衛生部(委托中華醫學會)進行的培訓,考試合格拿到上崗證書者,也不一定都讓上手術臺。要通過采取類似汽車司機“年檢”一樣的措施,加強對已經上崗的醫生的監督管理。李瑩介紹說,這次會后不久將推出準分子激光術前的指導性意見或建議。接下來,還將逐步對術中、術后等系列問 題“各個擊破”。 趙家良教授透露,準分子激光手術的國家規范和標準將有望在年內出臺。 資料鏈接 目前在我國開展較多的準分子激光手術有三種—— LASIK:即“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是先在角膜表面用顯微角膜刀形成角膜瓣,然后用準分子激光對中間角膜基質進行切削,之后再將角膜瓣復位。此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彈力層,因而最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病人疼痛輕,視力恢復快(12小時之內),缺點是需要昂貴精密的儀器設備,對醫生的技術水平和手術環境要求高,手術收費高。 LASEK:即“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鑲術”。是用角膜上皮環鉆切出一個上皮瓣,掀開上皮瓣后用準分子激光進行原位磨鑲,以改變角膜的屈光度從而達到矯正近視散光的目的,而后復位上皮瓣,避免了LASIK手術制作角膜瓣時可能出現瓣制作不良的危險,適合角膜較薄的中低度近視眼患者。不足之處是視力恢復較慢,偶有角膜上皮下混濁,術后需滴用兩個多月糖皮質激素。 PRK:即“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術”。它是利用準分子激光的特性直接對角膜光學區進行切削。手術設備及操作比較簡單,成本較低,但是病人術后眼痛劇烈,且持續10天以上,術后需長期滴用糖皮質激素,有發生糖皮質激素性青光眼的危險,因此此手術在國內已漸漸失去市場。一,比正常人容易視力疲勞 二,夜間視力相對比較差, 原理 嚴格來講,“近視眼手術”這種說法并不科學,在媒體上大做廣告的這種手術的真正稱謂為“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是一種用激光刀雕刻角膜的手術。 眾所周知,人的眼睛之所以會近視,是因為用眼過度,眼睛的角膜變得太凸,外界圖像經過過凸角膜,其成像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而非正常的網膜之上。如果把過凸的角膜進行切割,或者磨平一些,角膜的彎曲度則能得到恢復,從而使外界光線能夠準確地會聚眼底成像,達到矯正近視散光的目的。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正是利用此原理進行近視的治療。 風險 近幾年來,準分子激光手術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種種廣告鋪天蓋地,把準分子說得神乎其神、完美無缺。其實,任何手術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完美的手術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在國際上,準分子激光手術開展至今已有20多年,成千上萬的人獲得了清晰的視力。準分子激光手術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治療近視最安全、最有效的手術,但由于手術本身和環境因素的干擾,它與其他任何手術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并發癥,這些風險和并發癥發生比例雖然不足10%,可一旦出現,勢必影響到人們的視覺質量,而在此之前,人們對此并未引起足夠重視。視覺質量是比視力更高層次的概念,它不僅要求達到1.0以上的正常視力,還要求清晰、舒適、穩定、夜間視力、淚膜穩定性等因素。目前的準分子激光技術對于提高裸眼視力沒什么問題,但在提高視覺質量方面則存在一定弊端。 準分子激光手術最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包括:感染、欠矯或過矯、視力回退、角膜穿通、醫源性角膜散光、繼發性圓錐角膜、角膜瓣不規則、瓣游離、上皮植入、夜間眩光、像差增加(疊影)等等。這些并發癥如果及時發現并處理得當,大部分是不會留下后遺癥,也不會影響療效。但是有些并發癥確實妨礙視力恢復,比如術前近視、術后過矯成遠視;術前無散光,術后成為散光;手術出現欠矯,視力恢復不理想,術后依然存在一定度數等等,如果手術致患者存留的角膜又太薄,則無法采用再次手術予以補救。又如,術中角膜穿通或術后繼發嚴重的圓錐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給患者帶來新的困擾和麻煩,造成不良后果。 建議 在采訪中,眼科專家表示,準分子激光手術是一項系統工程,術前檢查、手術設計、術中操作、患者配合、術后用藥和護理,每一個環節都與手術效果息息相關。也就是說,準分子激光手術的安全和有效是建立在正確的手術設計、嫻熟的手術技巧、高質量的手術設備及完善的術后復查基礎上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手術效果。 受利益驅動,目前我市準分子激光手術市場較為混亂,眾所周知,近視手術對手術室要求也很高,溫度、濕度、大氣壓力是否穩定和空氣中浮塵微粒都會影響到激光束的穩定,不少醫院的手術室根本不具備手術條件,況且使用的是廉價的二手機、淘汰機或者試用機,醫生技術水平也不過關,他們往往打著低廉的價格吸引患者。因此,想做該手術的人應先進行調研,選擇到設備好、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的正規醫院,找專門從事屈光學專業研究的眼科醫生,而不是其他專業的眼科醫生做手術。因為屈光學專業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和各種檢查結果設計出一個最適合的手術參數,其豐富的手術經驗也能把并發癥的發生率降到最低。患者切勿跟著廣告走,或被“低價”所迷惑。 至于是否鼓勵近視患者都來做該手術,眼科專家表示,這要視個人的需求、其本人是否在適應人群之列和有無禁忌癥而定。畢竟準分子激光手術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手術,不是非做不可。患者術前應對其風險及術后并發癥有全面的認識和足夠的了解,仔細斟酌再做決定。 適應人群 1、年齡18至55歲。2、LASIK近視度數在3000度以內、散光度數在400度以內者。PRK近視及散光度數在500度以內者。3、近兩年內近視度數穩定。4、鏡片最佳矯正視力0.5以上(高度近視、眼底病變者視力0.3以上)。5、全身及眼部無影響傷口愈合的疾病。 注意事項 術前停戴隱形眼鏡,軟鏡為1至兩周,硬鏡為兩至3周;停用眼部化妝品;術前須做全面眼部檢查并點消炎藥水;術后不需要住院,但切忌自行取眼罩或隱形眼鏡,忌揉擠眼睛;術后一周特別注意眼睛衛生,防止引起細菌和病毒感染;定期復查,有情況及時與醫生聯系;術后短期內可能有霧視和眼疲勞感,隨著視力的恢復和眼調節的適應,以上癥狀會逐漸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hi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